600多年前的明朝,一個被后世譽為“永樂盛世”的時代,明成祖朱棣以其非凡的遠見卓識,啟動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文化工程——編寫《永樂大典》。從解縉的初步嘗試到姚廣孝接手后的全面革新,再到2000多位文人學士的傾心投入,歷時6年成書,它是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,更被稱為“萬書之書”“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”。 發(fā)起于南京、寫定于南京,《永樂大典》與南京有著密切的聯(lián)系。想要深入了解《永樂大典》,可以走進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,“《永樂大典》文化史料展”正在這里舉行。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孔慶茂近日開講“《永樂大典》的前世今生”,進行深入解讀。一場展覽、一場講座,讓這部“萬書之書”以更清晰的面貌呈現(xiàn)在公眾面前。 發(fā)起于南京、寫定于南京,《永樂大典》編纂會集天下英才 “《永樂大典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,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?!笨讘c茂說,在中國,百科全書有一個固有的術語,叫類書,顧名思義,就是以類別編排的書。 “類書,可以看作古人的搜索引擎,當古人需要相關資料的時候,就可以去類書上查找?!笨讘c茂介紹,類書一般有兩種編法,一種據(jù)內(nèi)容而編,常以四季、歲時、州府、山河為分類,這種分類比較常見,代表如《太平御覽》與《古今圖書集成》;另一種,便是以音韻字詞為條目分類,查閱方式類似今天的《新華字典》,采用這種編法的類書并不多,但有個好處是不易遺漏,《永樂大典》就是代表。 編寫《永樂大典》的由來是什么?明洪武二十一年,翰林院庶吉士解縉首次向明太祖朱元璋提議編纂類書。“朝代初建,往往要樹立相匹配的文化形象?!痹诮饪N看來,朱元璋需要一部記錄天下萬物信息、可供隨時查閱的百科全書,朱元璋也對此表示認同。遺憾的是,由于后來解縉被貶回鄉(xiāng),修書之事一時擱淺。 “解縉與徐渭、楊慎并稱‘明朝三大才子’,他提出的‘刊定凡例,刪述去取,并包古今,搜羅隱括,纖悉靡遺’的指導思想在《永樂大典》的編纂過程中發(fā)揮了很大作用?!笨讘c茂說。 明永樂元年,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基,當即下詔正式修書??讘c茂認為,“明成祖在當時被視為‘篡逆’,眾口難堵。他一來希望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文治武功,二來也需要借此安置文人,籠絡人心,消弭謗議,所以,修纂工作就此重啟。” 《永樂大典》的修編人員會集各方才杰,上至在朝官吏,下至民間學者,僧道方外,前后累計有三千多人從事此事,可謂是“天下文藝之英,濟濟乎咸集于京師”。 “修了一年,初版完結,交由明成祖,他卻認為仍不夠宏偉。于是,永樂三年,二次組織專人重修?!笨讘c茂介紹,重修的新任主編由當時的“黑衣宰相”姚廣孝掛帥,極大滿足了朱棣“應收盡收”的想法,此次修纂規(guī)??涨褒嫶蟆罱K全書總達22877卷,分裝11095冊,共計約3.7億字。 “在南京編成、在南京寫定,編寫全過程在南京完成,《永樂大典》與南京的關系最為密切?!笨讘c茂說,明成祖當了23年皇帝,前期的19年都在南京,《永樂大典》在南京文淵閣開館編纂,編成之后就藏于文淵閣東閣,直至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,《永樂大典》才被帶到北京,在明正統(tǒng)年間正式被放在北京文淵閣的閣樓中。 《永樂大典》中,“南京”二字首次顯著出現(xiàn)在卷七千七百一中,但此處的“南京”指的是宋代的南京,為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,與現(xiàn)在的南京在地理意義上有很大不同。 “以其地接華陽金壇之陵故號金陵”——《永樂大典》中真正出現(xiàn)南京的內(nèi)容,是從《洪武志》開始的。另在《應天府志》《洪武京城圖志》中也有介紹南京相關的信息。在收錄的來復詩《南京四首》中,同有提及古南京的城門、古南京的機構街坊與山河風光,書中的許多城門街道和山河風景今天依然有跡可循。 “合古今而集大成”的百科全書,正本下落成謎 “合古今而集大成”,由于《永樂大典》卷帙過巨,無力刊刻,全書編成后,只能謄寫一部,稱為“永樂正本”。 明世宗嘉靖皇帝十分喜愛《永樂大典》,嘉靖三十六年,紫禁城大火,因怕大火殃及, 嘉靖皇帝曾一夜之間傳諭三四次下令搬遷《永樂大典》。為防止不測,嘉靖隨即下令開啟《永樂大典》的重錄工作。 孔慶茂提到,當時,嘉靖任命高拱、瞿景淳、張居正等人負責《永樂大典》的錄副工作,禮部和吏部還主持了“糊明紙考試”,從中選拔出109位善書人,又由內(nèi)府調(diào)撥畫匠,惜薪司、光祿寺和翰林院分別負責木炭、酒飯和“月米”等事宜,歷時6年,副本才抄錄完成。 自此,《永樂大典》就有了“永樂正本”和“嘉靖副本”之分,如今人們所提及的均為“嘉靖副本”。 “自‘嘉靖副本’誕生以后,歷史記載中,‘永樂正本’就此下落不明,再無人提及?!闭揪烤鼓娜チ耍靠讘c茂解釋,對于這一點,歷史上有許多說法,不能統(tǒng)一。 “有人說‘永樂正本’毀于明末北京文淵閣失火,有人說毀于明末李自成入宮,也有人認為藏于皇史宬夾墻內(nèi)。但目前最有影響力的說法是‘永樂正本’殉葬永陵。”孔慶茂認為,此說法有其依據(jù),《永樂大典》的錄副工作在明隆慶元年的春天結束,而嘉靖皇帝死后并未立即下葬,直至隆慶元年4月正式下葬,這與副本抄錄結束的時間點重合,極有可能存在因果關系。 “從文獻角度看,《永樂大典》在文化上具有特殊意義?!笨讘c茂提到,《永樂大典》所引大多為宋元明初之前書,不少書目后世已經(jīng)失傳,價值寶貴。此外,《永樂大典》的修纂照抄原書,不作刪改,與清代修《四庫全書》為鞏固政權,對原文的刪改編排的寫法相比,更有文獻價值。再者,《永樂大典》雅俗兼容并包,既收錄經(jīng)史,又有小說戲曲說唱,“以音韻為序,有字即有典,十分完整”。 “《永樂大典》保存了豐富的方志資料,光是現(xiàn)今的殘本,就存有方志893種,另有總志7種,共計900種,方志作用突出。”孔慶茂談到,《永樂大典》不僅保存了迄今所知的北京地區(qū)的最早方志《析津志》,除此之外,還較為完整保存了《湖州府志》《杭州府志》《紹興府志》 《蘇州府志》 《太原府志》《遼州志》等多種方志,可作為后世的珍貴史料。 從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的展覽中可以看到,《永樂大典》對于戲劇的收錄也很廣泛,自13965卷至13991卷,凡27卷,大典收錄南曲戲文33本,自20737卷至20757卷,凡21卷,大典收錄北曲雜劇100種,“中國第一劇”《張協(xié)狀元》就是因載入《永樂大典》失而復得的。 大典中,還發(fā)現(xiàn)了不少珍貴的詩歌,像人們熟知的蘇軾、陸游、文天祥、陳亮等詩人,現(xiàn)今即使有詩文集存世,但仍有不少可據(jù)《永樂大典》殘本進行補充,例如蘇軾的《和南都趙少師》就引自《蘇東坡全集》而收入《永樂大典》,但現(xiàn)今《蘇東坡全集》已經(jīng)失傳了。 “采‘各書所載事物類聚之,而統(tǒng)之以韻’,集合‘書契以來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、百家之書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陰陽、醫(yī)卜、僧道、技藝之言’編成書?!奔狭嗽娢倪z珍、百戲中華與古今方志,《永樂大典》的修纂基本契合明成祖朱棣的要求。 “端莊美觀,朱墨燦然”的《永樂大典》,在歲月長河中逐漸遺散 《永樂大典》長什么樣?書高50.3厘米,寬30厘米,開本宏大,具有皇家的威儀和氣魄。四周雙邊大紅口紅魚尾,朱絲欄,皆系手繪。衣用多層宣紙硬裱,外用黃絹連腦包過,明黃色書衣,格外莊重,采用的是“包背裝”。在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南畫廊的展覽中,可以通過復刻件一窺其風采。 “整部大典都用朱、墨筆寫成。朱筆用來繪制邊欄界行,書寫引用書籍的著者和書名;墨筆用來書寫題名、卷數(shù)、韻目、書籍正文并繪制圖畫;圈點則用內(nèi)空外圓的蘆、竹、骨或玉制筆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。整體看起來端莊美觀,朱墨燦然?!笨讘c茂說。 此外,《永樂大典》插圖的式樣和種類非常多,有人物肖像、博古器物,也有宮室建筑、 園藝花木和山川地圖,都統(tǒng)一采用傳統(tǒng)勾線技法,形態(tài)逼真,工致精美,在繪畫史、書籍插圖史等方面普遍具有很高的價值。 內(nèi)容書寫上,《永樂大典》采用的是館閣體——一種明代永樂年間為規(guī)避科舉考試中作弊現(xiàn)象而新創(chuàng)的字體。結合了顏體字的豐滿、歐體字的清秀、趙體字的流暢,這種字體類似于今天的楷體,更加方便統(tǒng)一,也剛勁有力。 “有趣的一點是,字如其人,字也同如時代,同樣是中國歷史上規(guī)模最大的‘寫本書’,《永樂大典》與《四庫全書》的字體風格卻并不相同——《永樂大典》字體剛健、有力,正如明代的文人風骨強健,不乏與帝王當庭辯諍、死諫之輩;《四庫全書》字體就相對更加優(yōu)美,整齊,也正反映了清朝統(tǒng)治的封建、集權氛圍。”孔慶茂說。 遺憾的是,這部規(guī)??涨褒嫶蟮臅缡谰拮骱髞韰s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(jīng)磨難,逐漸“消失”。 清乾隆五十九年,《永樂大典》清查實存9881冊。清咸豐十一年,英法聯(lián)軍攻入北京的第二年,翁同龢在翰林院敬一亭見到《永樂大典》,存數(shù)已不及5000冊。光緒十八年傅增湘在《藏園群書題記》記載,翰林院《永樂大典》僅存870冊。到了清宣統(tǒng)元年,當時宮中殘存的《永樂大典》僅剩64冊,1912年,入藏京師圖書館。 現(xiàn)下,全世界現(xiàn)存的《永樂大典》分冊已離散四方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我國目前藏有《永樂大典》241冊,美國藏有54冊,英國藏有51冊,日本60冊,德國5冊,越南4冊,愛爾蘭3冊,韓國1冊,全世界藏書總量匯集起來也只有原書的4%不到。 在南京圖書館,藏有南京僅存的一頁《永樂大典》。此殘頁無法辨識卷目及書名,內(nèi)容共計440字,引錄6種古籍條文。經(jīng)專家推斷,此頁應為《永樂大典》中《周易·系辭》的部分篇章。此前在一些展覽中曾經(jīng)展出,觀眾可以通過觸摸翻閱互動版本,近距離感受這部“古代百科全書”的獨特魅力。 “如今,《永樂大典》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,也被納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當中?,F(xiàn)今我國依然正在進行全面的古籍普查工作,未來普查還將輻射到更多的個人收藏家。也許有許多人現(xiàn)在仍未充分認識和了解到《永樂大典》,但我們相信,在未來的普查中,還會有越來越多的《永樂大典》藏本被發(fā)現(xiàn)。作為文化遺產(chǎn)的珍品,它不僅僅是古代文明的象征,更是當代推動文化創(chuàng)新、增加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。”孔慶茂說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