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章燦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人類與長江相互依存,相互塑造,相互成就,展開了無數(shù)的對話。千百年來,詩人們將長江作為可以傾訴的朋友,認真聆聽長江的聲音,用詩作和長江對話,在滔滔江水中寄托自己的情感。 南京歷史上的諸多重要節(jié)點,都有長江的身影。秦始皇南巡時,從江乘渡口南渡,登臨攝山,后在此設立江乘縣。于是,長江攜手攝山(就是后來的棲霞山),一起在中國歷史文獻中閃亮登場。三國時,定都南京的孫吳政權依憑長江的地利,與長江上游的西蜀、北方的曹魏展開長達數(shù)十年的競爭,正所謂“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”,難怪后人要把楊慎那首《臨江仙》作為《三國演義》的開篇。 長江催生了大量的文學作品。東晉文學家郭璞在初來江南時寫下的《江賦》,是文學史上第一篇以描寫長江為主題的辭賦,也是第一首獻給長江的長篇贊美詩;南朝著名詩人謝朓對于長江有著特殊的感情,他不僅寫過“大江流日夜,客心悲未央”這樣情景交融的名句,也用“余霞散成綺,澄江靜如練”來描摹長江,令詩仙李白贊嘆不已。 在我看來,長江是有聲音的。人們常說,“江流有聲”。詩人們?yōu)殚L江寫詩,就是在和長江對話,傾聽長江的聲音。一個優(yōu)秀的、敏感的詩人,總是善于傾聽江聲的。明代詩人歐大任寫道:“草色連三市,江聲似六朝?!鼻宕娙藦堄⒁灿蓄愃频脑娋洌骸敖曌员奖?,云物何知六代非?!痹趦晌辉娙说亩渲校L江的聲音就帶有六朝的特質,流過南京的這段長江,見證了六朝的興亡。 杜甫和蘇軾也喜歡聽江聲,杜甫晚年“漂泊西南天地間”,他聽見的“二江聲怒號”,指的是長江支流巴江、涪江;蘇軾被貶長江中游的黃州時,寫下“夜飲東坡醒復醉,歸來仿佛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鳴。敲門都不應,倚杖聽江聲?!痹诩澎o的寒夜,無人應門的孤獨中,蘇軾與長江相對,與長江相互傾訴;明末清初的愛國詩人屈大均,在經(jīng)過鎮(zhèn)江時,靜聽江聲,寫下《潤州作》抒寫情懷:“鐵甕城何處,蕭條起戰(zhàn)塵。江聲沉故國,草色老行人?;▔貉Ь?,鶯悲茂苑春。樓船殊未至,望斷海門津?!鼻缶鶎M腹心事向潤州長江和盤托出。面對著眼前滔滔東逝的江水,屈大均體會到世事的滄桑,感嘆光陰的倏忽無情,他提醒自己應該像奔流的江水一樣,永不停息地努力,奮發(fā)有為。 對于詩人們來講,長江好比是他們的“樹洞”。他們傾聽長江,也將滿腹郁結的心事,傾吐給長江。長江詩詞浸透了長江對于詩人、對于文學的深厚滋養(yǎng)。哪怕這些詩篇距今幾百年、上千年,每一次誦讀這些詩篇,人們依然能大為感動,深受鼓舞,從中收獲到精神的力量。 |